江苏飞耐时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Fenix outdoor inc.

瑞典北极狐极地穿越:4月10日队员进入极地永冻土带Tavvavuoma

   北极狐极地穿越队员于410日从挪威北部海岸Signaldalen启程,从这里驾驭雪橇犬,缓慢上升至海拔800米左右的丘陵,然后横跨瑞典和挪威南北边界交汇处的纳维亚山脉,接近瑞典、挪威和芬兰交界处Treriksroset,之后继续前往永久冻土带Tavvavuoma

    专业的雪橇穿越,标准配备是一人一橇六只狗。向导会根据每个队员的体重、雪橇负重等因素来分配狗狗,瘦一点的人用弱一点的狗狗拉,壮一点的人用强壮的狗狗拉,这样保证每个雪橇的行进速度基本一致。

       本次极地穿越统共配备了超过180只专业雪橇犬,这些雪橇犬全部是阿拉斯加哈士奇,它们大多数来自瑞典北极狐的合作伙伴:Kenth Fjellborgs先生的犬舍,少部分选自世界级高水平的犬舍,雪地远征所需犬类具有强壮勤勉的特质,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使得阿拉斯加哈士奇成为极地穿越的绝佳选择。

       阿拉斯加哈士奇具有厚实的皮毛,强健的爪子以及健硕的体格。这些条件对于在在北极地区生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除此之外,他们在远征中易于控制,而且很友好,这也是选它们作为瑞典北极狐极地穿越雪橇犬的重要原因。

六只狗狗当中,头狗是最强壮的,品种也最纯正,中间和最后的狗依次要弱一些。一条顶级的阿拉斯加哈士奇头犬售价可达一万美元。这些雪橇犬生下来几个月就开始训练拉雪橇,三岁的时候才能进入最佳状态。Kenth Fjellborg是瑞典最著名的狗拉雪橇专家,有着二十多年的雪橇犬饲养经验。这次北极狐极地穿越用了180多条阿拉斯加哈士奇犬,其他大部分来自他庞大的犬队,用他的话说就是他的每一条狗都得到了像人类运动员一样的待遇和训练。据说阿拉斯加哈士奇是爱斯基摩人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狼驯化而来,他们所使用的阿拉斯加哈士奇是和其他品种的杂交犬,因为这种犬更强壮能够适应长途奔跑。当你看到他们蓝色的眼睛,以及每次出发前发出像狼一样兴奋的嚎叫,真的怀疑自己前面奔跑的到底是狼还是狗。

    每个队员分配了这样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每只狗狗的名字,旁边的颜色标注的是他们的背带的颜色。背带套在狗狗身上后,固定在雪橇拉绳上,每个背带对应着每只狗狗不同的尺寸,所以不能弄错了。

    大家排队出发等待出发口令的时候,有队员没有踩实雪橇刹车,结果兴奋的狗狗们拉着雪橇飞也似的冲了出去,工作人员立刻跳上雪地摩托,追出去好远才将雪橇追回。所以,当静止的时候,刹车一定要踩实,不要低估了狗狗们的力量和渴望远行的兴奋心情。刚站在雪橇上时,身体容易紧张,不太好把握平衡,尤其是转弯或通过雪堆的时候,很容易从雪橇上摔下来。后来慢慢掌握了要领,知道了要达到一种“人橇合一”的境界,要根据地形判断雪橇会往哪个方向倾斜,放松扶手,身体的重心跟着雪橇的角度一起倾斜,改变雪橇的重心,雪橇就不会翻倒了。这种感觉和骑马差不多,身体也需要一些力量才能保持平衡。

    出发点出发不久,先穿过一片冰雪覆盖的森林,白雪皑皑的松树营造了童话般的世界:

    第一天的地貌特点是典型的极地冻土冰原,积雪可达几米厚,气候变化无常,时有暴风雪。

天地一色,戴上雪镜后分不出哪是地面,哪是天,人仿佛漂浮在一片银灰色的海洋当中:

    出发的时候气候还很温和,当队伍行进到真正的极地冰原,风雪交加。队员们无一不套上厚厚的Fjallraven双层保暖羽绒服,带上雪镜:

    队员在休息,狗狗迫不及待地想上路:

    第一天的行程,队员们在雪橇上站立了整整8个多小时,到达营地已经是晚上9点。大家都很疲惫,很想立刻吃点东西,钻到帐篷当中休息。可是,队员们需要先完成一个重要的工作:喂好自己的狗狗,让他们有充沛的体力迎接明天的行程。这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工作,需要有人把狗狗们从雪橇上解下来,拴在营地周围;有人负责烧水;有人负责将冻硬的狗粮(是一种粗粗的香肠)用斧头剁开,一块一块地投入到煮沸的开水中;需要有人负责将煮好的食物一份一份地乘到食盆当中喂给狗狗吃。狗狗们吃上了,大家才开始准备自己的食物,自己吃的是一种欧洲户外人常吃的压缩食品,就是那种浇进去开水后放置几分钟就成了一袋子有菜有饭的混合糊糊,那个外貌和味道像极了狗粮,但营养和热量及其丰富。外国同伴们吃的津津有味,对于胃口已经被中国大餐惯坏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东西真是难以下咽,但为了体力的恢复,不得不捏着鼻子吃下去。

    在钻进帐篷睡觉之前,还需要给每只狗狗穿上专用的狗棉夹克,帮助他们在寒冷的夜晚保持温暖。

    准备睡觉的狗狗们: